您的位置:首页 >规划与综合改革>详细内容

规划与综合改革

高教改革与发展信息2017年第1期(总第10期)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4-11 15:45:51 浏览次数: 【字体:

高教改革与发展信息

2017年第1期(总第10期)

———————————————————————————

德国vs日本波胆分析 发展规划处编            20173

本 期 要 目

2017年高等教育要怎么做,总理是这样说的!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就“教育改革发展”答记者问

实现“五个一”使宣传思想工作强起来

加强改进高校思政工作需把握七要点

行业高校如何打造特色实践育人平台

 

 

目录


【两会声音】2017年高等教育要怎么做,总理是这样说的!    1
【两会声音】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就“教育改革发展”答记者问    4
【两会声音】万钢:“在服务上做加法,在检查上做减法”    19
实现“五个一”使宣传思想工作强起来    21
着力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国高教学会学习贯彻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发言摘登    26
加强改进高校思政工作需把握七要点    31
行业高校如何打造特色实践育人平台    34
报账,网上见!    36
以信息化带动教学现代化—北京邮电大学校长乔建永谈教育教学改革    37






 
【两会声音】2017年高等教育要怎么做,总理是这样说的!
3月5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2017政府工作报告时,既对2016年高等教育发展作了回顾,也对未来教育改革发展划好了“重点”。
2016高等教育做了啥?2017怎么做?我们一起听听总理的教育最“强”音。
政府工作报告
公共教育投入要加大向中西部和边远、贫困地区倾斜力度
2016教育工作进展
■2016年6月,国办印发《关于加快中西部教育发展的指导意见》,确保到2020年,中西部地区教育水平与东部发达地区差距进一步缩小,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
■《意见》列出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提升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等七项重点任务。
政府工作报告
提升高校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
2016教育工作进展
■2015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明确了试点先行、示范引领的转型思路,积极探索应用型大学发展模式。截至2016年10月,已有26个省份启动了试点工作,近150所高校开始转型发展,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
继续扩大重点高校面向贫困地区农村招生规模
2016教育工作进展
■2016年3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2016年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世界杯预选赛直播免费观看 的通知》,进一步扩大国家专项计划招生规模,2016年安排招生规模6万人,较2015年增加1万人。同时继续实施地方专项计划和高校专项计划。
关键词1:高校招生
政府工作报告
继续扩大重点高校面向贫困地区农村招生规模。
教育部2017年工作要点
第27条提出:研究制订关于推进高等教育招生计划管理改革工作的意见,提高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确保2017年高考录取率最低省份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缩小至4个百分点,继续实施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专项计划。
关键词2:博士生补助
政府工作报告
提高博士研究生国家助学金补助标准。
2017年国家学生资助政策
用于资助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所有全日制研究生(有固定工资收入的除外)的基本生活支出。博士研究生资助标准不低于每生每年10000元。
关键词3:双一流
政府工作报告
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教育部2017年工作要点
第17条提出:组织实施好“双一流”建设,设立建设专家委员会,提出建设高校、学科遴选认定标准、程序和范围,组织建设高校编制建设方案,建立信息公开公示网络平台。
关键词4:高考改革
政府工作报告
深化高考综合改革试点。
教育部2017年工作要点
第8条提出:密切跟踪指导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进一步指导上海、浙江完善录取工作方案和相关措施,确保2017年上海、浙江探索基于“两依据、一参考”的录取模式顺利实施。指导2017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的北京、天津、山东、海南制订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关键词5:职业教育
政府工作报告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教育部2017年工作要点
第16条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印发实施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明确“十三五”时期改革发展的思路、任务和举措。启动第二批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试点。建设一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引导支持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修订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高职专业教学标准等,健全职业教育教学标准动态更新机制。举办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完善以赛促教学改革机制。办好职业教育活动周。
关键词6:教师队伍
政府工作报告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育部2017年工作要点
第31条提出:努力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启动实施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研制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及认证办法,全面强化“三字一话”等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加大对师范院校支持力度。建立完善幼儿园、中小学、职业学校及高校教师国培计划体系,推进培训学分管理,提高培训实效。全面启用教师管理信息系统。
关键词7:教育现代化
政府工作报告
制定实施《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
教育部2017年工作要点
第6条提出:研制发布《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
关键词8:就业创业
政府工作报告
今年高校毕业生795万人,再创历史新高,要实施好就业促进、创业引领、基层成长等计划,促进多渠道就业创业。
教育部2017年工作要点
第30条提出: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意见》,全面启动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大力开拓城乡基层就业空间,鼓励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艰苦行业和中小微企业就业。继续组织实施好“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西部计划”“教师特岗计划”等中央基层就业项目,进一步向重点领域输送高校毕业生。深入推进大学生自主创业,推动各地各高校完善细化创新创业各项优惠政策。(摘编自《微言教育》)

【两会声音】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就“教育改革发展”答记者问
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闻中心定于3月12日(星期日)15时在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举行记者会,邀请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就“教育改革发展”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
曲卫国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会,本场记者会的主题是“教育改革发展”。今天我们很高兴邀请到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先生,围绕这一主题回答大家的提问。首先,有请陈宝生部长。
陈宝生
大家下午好。今天是周末,看到这么多记者朋友来参加教育专题的记者会,很受感动,非常感谢。这是我到教育部工作后第一次参加记者会,因此我把今天的记者会看做是一场考试。各位就是出题的老师,也是阅卷的老师、监考的老师,我就是答卷的学生。希望今天的这场考试是一场素质教育的考试,不是应试教育的考试。下面我愿意回答各位朋友提出的问题。谢谢。
新华社记者
刚才陈部长提到考试和教师的问题,我想替乡村教师问一个问题。大家都知道,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城乡的二元分割导致乡村教师的队伍难招难留。此前,出台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请问陈部长,这个政策实施的效果怎么样?下一步,我们还会出台哪些举措,来解决这些乡村教师们的后顾之忧?谢谢。
陈宝生
谢谢你提了一个很好的问题,为我们乡村教师代言。 我们国家现在有300万乡村教师,他们是我国基础教育的脊梁,尤其是我们农村孩子成长的园丁。2015年出台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这个《计划》在我们共和国的历史上是第一个关于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计划,意味着乡村教师队伍的建设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个《计划》实施以来,教育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乡村教师队伍的建设。由于历史、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原因,我们乡村教师短缺,这个问题非常严重,集中表现就是三件事,教育部在围绕这三个问题出台政策和措施,加强乡村教师队伍的建设。
一是要“下得去”。乡村教师短缺突出表现是“下不去”。《计划》颁布以后,深入实施“特岗计划”,这是专门针对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在全国范围内招收毕业生到乡村去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乡村教师短缺的问题。连片特困贫困地区和265个连片特困贫困地区之外的省贫县都纳入了这个范围。
二是“留得住”。下去了留不住,干一段时间就走了,“特岗计划”也有这个问题。解决留不住这个问题,主要有三招。第一招中央财政投入了52.53亿元资金,有8.1万学校的近130万乡村教师受益。主要是提高补助,让他们在乡村从事教育劳动得到相应的补偿,大体上人均是300元左右。一些省财政拿出资金投入,标准比较高,最高的在1500元。这是解决经济范围的。第二招是在全国建了有40万套周转房,为这些乡村教师、特岗教师建的周转房,让他们住在条件比较好的地方,能够安心的在那里工作。第三招是提高他们的荣誉。我们向106万30年以上在乡村从教的老师颁发了荣誉证书,这在共和国历史上是第一次。这么大规模地颁发荣誉证,就是想通过这样的精神奖励,营造教师在乡村从教的浓厚氛围,让他们有职业的荣誉感。这叫做解决“留不住”的问题。
三是“教得好”。就是解决“教不好”的问题,这主要是质量问题。我们采取一些措施鼓励水平比较高的校长教师向乡村流动,这有经济措施也有保障条件的措施,鼓励他们流动。还有一个措施是培训,培训的关键是学校得有一个好校长,我们这两年380万人次培训校长,不断地给他们培训,让他们提高管理和教学的水平。有一个好的校长带着一帮老师,这个乡村的教学水平会逐步的提高。 下一步,我们要继续贯彻落实好乡村教师计划,同时还要解决一个问题,就是尽可能向村小和教学点倾斜,还有解决乡村教师和城市教师编制问题,城乡统一编制标准。另外是下功夫解决好“长不高”的问题。所谓“长不高”的问题,就是要从制度上解决他们评职称这样一些职业发展问题。做好制度安排,经过一段时间,我们乡村教师短缺问题就会得到较大的缓解。谢谢。
人民日报记者
我们知道,一直以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的短板在于缺乏针对性和亲和力,难以满足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期待。所以,请问陈部长,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之后,教育部下一步在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工作重点将是什么?谢谢。
陈宝生
去年12月7日,党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为什么会开这样一个高规格的会议?正如您刚才讲的,我们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正处在一个转折阶段。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亲和力不够、针对性不强。
我们面临的任务就是怎样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真正能够为高校大学生的成长助力,为他们加油,为他们美容。我们到高校去调研,思想政治理论课抬头率不高,人到了心没有到,什么原因呢?内容不适应他们的需要。主要可能是“配方”比较陈旧,“工艺”比较粗糙,“包装”不那么时尚。所以亲和力就差了,抬头率就低了。
所以怎样改进和加强是这次会议关心的重点问题,也是我们高校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怎么解决呢?第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要引导我们的大学生学习我们党的基本理论。要把这种学习注入实践的活力,充分运用实践中群众的丰富创造。要和实践结合起来,让他们感受到这个理论是来自于实践,是能够指导当代中国的实践。理论和实践结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筑起一个“同心圆”。第二,育德和育心相结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对我们学生加强道德教育、法制教育,让他们能够在学校健康成长,同时引导我们的大学生学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帮助他们健康成长,修身养性。要把育德和育心结合起来,让他们成长为健康的人,全面发展的人。也就是说,通过思想政治工作,通过这样一种教育,让我们的大学生修筑起一座沉重墙,将来走向社会能够承重,能够经得起各种考验。第三,课内和课外相结合。课堂内一定要改革思政课的内容、授课方式。内容没有针对性,授课方式不适应,学生就不爱听。简单举个例子,像我们这一代人,当过农民,当过知识青年,当过工人,经历了那么多的风风雨雨。我们上大学讲思政课,一开始讲生产力、生产关系,我们能理解,现在的学生高中毕业进了大学,校门对着校门,一开始就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他会很茫然,他理解不了。所以课堂内要改革,我们今年要打一场提高思政课质量和水平的攻坚战。课堂外,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我们的大学生浸泡的文化中成长。文化这个东西要浸泡进去,这样才能得到滋润。我想,这样就能够给他们建立起思想交流的立交桥,思政课肯定能够得到改善。现在已经出现了这样好的势头。 第四,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线上就是运用好信息化手段,运用好网络阵地,给他们输送正确的营养、健康的营养。线下就是要通过各种制度安排和健康的活动载体,让他们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创造性,健康成长。谢谢。
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教育网络电视台记者
3月8号,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时,提到凉山州悬崖村,让人感到特别揪心。同时,强调做好扶贫工作要精准发力,扶贫先扶智。请问陈部长,下一步我们在教育扶贫工作上将如何精准发力?谢谢您。
陈宝生
总书记对四川凉山悬崖村的关心,充分体现了他对人民深厚的情怀。教育部专门派出调研组,赴这个地方进行深入调研。 悬崖村这个地方的贫困孩子为了求学,爬上爬下,每天在危险中行进,我们感到非常羞愧,我们没有解决好这个问题。从另一方面说明,打胜脱贫攻坚战对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脱贫攻坚战是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最关键的一招。从目标上讲,叫“两不愁、三保障”,就是吃不愁、穿不愁,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这就是五个字“吃穿教医住”,五个字,“教”在中间,它具有基础性、先导性、根本性的作用。所以,我们在这方面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做了几件事:第一,制定一个规划。由教育部牵头,国务院六个部委联合颁发了《教育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围绕“吃穿教医住”这五个方面,定了这样一个规划。 第二,我们着力实施“两个转变”。一是从单纯扶贫转向综合扶智。过去我们也扶贫,就是解决扶贫问题,送点钱、搞一个项目。现在重点扶智。扶贫先扶智,通过发展教育,割断贫困代际传递。另外一个转变,就是由大水漫灌改为精准滴灌。过去水龙头一开漫灌过去了,现在要精准滴灌,实现这两个转变。 我们重点解决三个问题:一是解决辍学、失学的问题,我们叫“控辍保学”。我们已经全面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2016年,全国有一亿四千多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义务教育巩固率是93.4%,一些孩子还没有完整接受完义务教育。所以辍学、失学这个问题要解决。二是解决“读书无用”论。读书无用的观念在贫困地区的影响比较大。家长认为,孩子认识几个字就行了,早点干农活,出去打工。三是解决贫困农民和普通农民在教育上差距拉大的趋势,要遏制这个趋势,解决这个问题。这三个问题是总书记关心的问题,也是我们现在农村贫困地区教育面临的三个突出问题。第一个问题实际上是一个规模问题,是一个义务教育入学的问题,数量的问题。第二个读书无用是质量问题,提高它的质量。第三个问题是公平的问题,解决这三大问题。这是我们就问题来说。
就措施来说,首先是钱的问题。多搞一些钱,要加大投入力度,从基础建设到学生资助向贫困地区、贫困家庭倾斜。二是把数搞准一些。贫困地区各个学段,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各有多少人口,它的需求是不一样的,要进行分类帮扶,精准扶贫。三是把事搞实一些。比如说经过三五年努力,让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在贫困地区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实现全覆盖,做到这一点是了不起的事情。还有各个学段,从小学开始到大学,从入学到毕业,实现全程资助。把这些做到,应当说就会有很大的改善。再比如继续实施中西部地区招生协助计划。2016年,安排协作计划20多万人。如果一所高校每年招2000个左右的大学新生,按照这个数据来看,相当于在西部建了100所大学。我们要继续实施在农村贫困地区重点大学招生专项计划,提高这个比例。这是促进公平的重大举措,也是把事做实一些。最后一点是把人搞强一些。所谓把人搞强一些,就是专门干脱贫攻坚战的人强一些。这有两项措施,一是教育系统参与脱贫攻坚战的人要抽精兵强将,到一线去打仗。二是积极争取财政支持,组织我们高校教育单位对口帮扶,吸引社会力量参与脱贫,运用信息手段提高教育脱贫效果。这四件事,我相信这样搞下来,《教育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一定能够实现。谢谢。
光明日报融媒体记者
一段时间以来,出现了一些重点高校到处高薪挖人的恶性人才竞争现象,有的甚至还开出了数百万的年薪。我注意到您最近在一次会议上也呼吁东部高校要对中西部高校手下留情。除了呼吁之外,教育部有没有制度层面的阻断措施?谢谢。
陈宝生
谢谢你提的这个问题。因为你提这个问题等于对我前几天的呼吁给予了声援,你的关心对我来说是一次支持,非常感谢。
这个问题由来已久。改革开放以来,先是经济领域,然后是科技,然后到教育。西部的人有一段时间还叫做“孔雀东南飞,麻雀也东南飞”。党和政府为解决这个问题采取了很多措施。西部的人才成长和使用的环境有了很大改善,教育系统也采取了很多措施,支持西部地区培养当地能够“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支持西部地区从东部地区引进人才;支持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输出人才。 尽管这样,西部地区包括东北地区高校人才外流的趋势总是遏制不住。一段时间就会形成一个高潮,蔓延开来。这实际上对西部和东北地区来说是在“抽血”。因为打脱贫攻坚战有一句话叫做“造血”,要搞“造血机制”。“造血机制”就是提高人的素质,就是要有人才。你把人家的人才挖走了,不是抽血吗?我说你挖人家的人才,实际上是在挖人家的命根,希望我们东部高校手下留情。
当然仅仅靠呼吁手下留情是不够的。正如你刚才讲的,教育部为解决这个问题,逐步作出了一些制度安排。2月份,我们已经发了一个通知,要求东部高校要对人才引进作出规范,薪酬条件都要作出规范。在薪酬条件等方面不能搞恶性竞争。我们第一步先通过这样的办法,遏制恶性竞争。为了挖一个人,说我给你建一个什么设施,比如实验室,你来吧;给你一幢别墅,薪酬多少多少。这种恶性竞争在市场上都不那么规范,更别说人才这样一种特殊对象。所以我们第一步先要遏制恶性竞争。 同时,各高校要对人才聘用合同契约加强管理,对引进各种人才加强规范,像“长江计划”、“千人计划”、“杰青”,让他们遵守契约,在约定期内不要跳槽,得按契约办事,不然就恶化了人才流动环境。我们有一些人就是这样,不断地今天跟甲方谈,明天跟乙方谈,后天跟丙方谈,营造对自己利益最大化的流动环境,这不行。
陈宝生
下一步,在今年2月份规定的基础上,引导各高校形成联盟,制定公约,对薪酬等条件上大体上做出规范,目标是不让它恶性竞争。人才竞争是遏制不了的,遏制恶性竞争是可以加以管理的。这个意思是规范正常的人才交流,不要搞恶性竞争,不要恶意挖人家的墙角。从教育部的角度讲,也要改变一些评价机制。用这些评价机制作为指挥棒,使我们的高校下功夫练内功,自己培养人才,从海内外吸引人才,而不要浪费人才,恶性引进人才,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谢谢。
中央电视台、央视网、央视新闻移动网记者
我问的问题是关于职业教育的。工匠精神已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我们也非常欣喜地看到,大国工匠们也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同。大国工匠都是从最基础的工人成长起来的,现在我们国家的职业教育还处在有很多问题的阶段。请问陈部长,我们的职业教育下一步应该怎样发展来适应我们新形势下的变化?国家是否有相关制度上的设计?谢谢。
陈宝生
谢谢。这几年由于央视播出一个专栏节目,我们国家开始流行两个词,一个叫做“大国工匠”,一个叫做“工匠精神”。这两个词都和职业教育关系非常密切。职业教育是我们国家教育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家如果到福州去看看马尾船政学堂,那是150年前建的,是一个标准的职业教育。它的办学理念、教学方法、管理制度,放在今天的职业教育学校里面都不落后。所以我说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职业教育在中国已经成长了很长时间,有了坚实的历史基础,现在又有着急迫的现实需求。为什么?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新常态,进入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要内容的结构大变动的时代。这个阶段加上新科技革命的兴起,加上我们国家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急迫的要求,要求我们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大量的、大规模的技术人才的支撑。也就是提供两个公共产品,一个公共产品是在全社会通过职业教育能够弘扬工匠精神,一个公共产品是提供大量的大国工匠。这就是我们的历史任务。 这些年来,中央对职业教育做出系统的顶层设计和安排。我们有《职业教育法》,我们召开过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做了全面安排。现在,职业教育这一块,我们提供近千万的毕业生,源源不断地支撑国家的经济发展。这是做出的贡献,但是我们还不适应。不适应在什么地方?不适应在我们的办学理念,整个社会的理念都不适应。就社会的理念来说,大家希望上普通高校,不上职业高校,还是重普通教育,轻职业教育,这是理念方面的。我们还存在着一些教育教学方面的问题,就是重课堂教学,轻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和实践两张皮脱节,课堂上学的不会熟练操作。在内容建设方面也有这样的问题,内容比较陈旧,讲的还是过去的技术。学生学了去就业,这个技术是过时的,没有用。所以要解决这些问题,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二是一定要采取管用的措施。我们采取了几条措施,首先,发布制造业人才规划指南。“中国制造2025”规划和这个配套的有一个叫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这是工信部和教育部联合制定的。根据这个指南,加快人才培养。其次,发布脱贫攻坚规划。根据脱贫攻坚规划,每一个贫困家庭培养一个人,让他掌握一门技能。这两个规划是非常实在的。第三,促进产校融合。我们有一句形象的话,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把学校建在开发区里。只有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才能了解产业发展的现状。建在开发区里,才知道开发区人才需求的动向,知道需求,才能提供供给。第四,促进校企合作。也就是学校和企业合作办学。企业的技术人员可以到学校去当老师,学校的老师到企业去工作一段时间,建立一种“旋转门”机制。这种办法发展下去,就可以促使校企一体,建立自己的人才培养基地,特别是大企业。第五,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我们叫做“双师型”队伍,既可以操作又可以教学,有的来自于工厂,有的来自于学校,但是他是“双师型”的人才,对于提高质量非常重要。第六,要作出制度安排。这个制度安排就是我们要修订《职业教育法》,目的是要引导整个社会转变观念,对职业教育高看一眼,厚爱一分,把职业教育看成孩子人生发展的一个非常有前途的选择和途径。第七,在制度上解决现在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分离的状况。也就是建起一种“立交桥”。在职业学校就学的,他想上普通学校可以转过去,二者可以在一定的节点上实现转换,搭起一座“立交桥”。同时改变考试制度,目前,普通高校先录取,然后职业学校再录取,好像职业学校低人一等,要改变这种局面,就要从制度上做出安排。 总的来说,我们国家教育的发展,建设教育强国,职业教育非常重要。和普通教育一样,是我们国家实现现代化最重要的智力保障。我们既需要培养爱因斯坦,也需要培养爱迪生,也需要培养鲁班,我们都需要。谢谢。
湖北日报全媒体记者
最近几年对于义务教育的年限问题,社会上有两种声音,一种是倡议向下延伸,向学前教育延伸,还有一种是建议向上,向高中阶段延伸。请问陈部长,现阶段国家有没有延长义务教育年限的考虑,如果有,是向下延伸还是向上延伸?您怎么看目前一些地方正在实施的15年免费教育,您觉得这是否意味着这些地区延长了义务教育?谢谢。
陈宝生
我注意到媒体上有一些人在讨论这个问题。义务教育是我国一项非常重要的基本教育制度。义务教育是向上延伸,还是向下延伸,这要依法确定,是国家事权。义务教育有这样一些特征,第一个特征是强制,第二个特征是普及,第三个特征是均衡。 如果说向下延伸或者向上延伸,所谓向下延伸,就是学前三年教育纳入义务教育;向上延伸,就是把高中教育阶段纳入义务教育,从强制的角度会带来很多的问题。我们现在还不具有这样的社会基础、社会共识。
义务教育是法定的。我们国家这么大,九年义务教育普及时间还不长,还是低水平的,现在打脱贫攻坚战,在中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还面临很多问题。也就是说,向上、向下延伸基础还不牢靠。从国际经验来看,大部分国家义务教育是九年制,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另外,从孩子的成长和个人选择来看,增加或保持一定的个人选择、家庭选择,对孩子成长是有好处的。所以,现在我们还不具备这样的条件。什么时候具备、什么时候延伸、向下延还是向上延,那要看以后的发展,让发展回答你的问题。
刚才提到的,一些省区实行十五年免费教育,概念非常明确,这是免费教育,不是义务教育。因为义务教育要通过立法来解决,他们搞的是免费教育。在民族地区搞一些免费教育,这是对民族地区发展的支持,对少数民族地区和民族教育的一种关怀。如果其他地方搞免费教育,如果是从他们实际出发,有财力支撑,当地地方党委政府可以从实际出发考虑。我们认为,现在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阶段办任何事情都要从初级阶段最大的国情出发考虑,我们不办那些超越发展阶段的事情。办了超越发展阶段的事情,巩固不了,最终会损害教育事业的发展。所以,免费和义务是有区别的。是不是要实行和延续,要看发展;是不是要免费,要从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量力而为,精准发力,保障公平。谢谢。
广东广播电视台和触电新闻客户端记者
从数据上来看,现在中国一年有超过40万留学生回国,成为最大的“海归潮”。国内如此大数量的留学人员回国,是否做好了准备呢?又将有哪些举措支持留学人员回国服务?谢谢。
陈宝生
谢谢你提的这个问题。留学人员回国,现在有40多万要回来,就是最大的回国潮,我很喜欢“潮”这个概念,有“潮”就有动力,有“潮”就有风景。改革开放以来,截止去年,大约派出去458万留学生,回来了多少呢?322万,就是说,我们派出的留学生有八成以上回国效力了。这个回国效力,有长期的,有短期的。 刚才讲有40万海外留学生回来,确实是这样。回国潮,为什么会形成“潮”呢?因为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为留学生回国创业提供了动力,创造了条件,培养了典型示范。
动力,就是海外留学人员回来,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学术追求。条件,是说有了这样人生出彩的机会、学术发展的条件,一般的科研发明条件都具备了,有资金方面的,有设备方面的,硬件、软件相互配套。况且还有他们人生的标杆,老一辈知识分子在共和国刚刚建立的时候,他们就回来了,为共和国作出了突出贡献,“两弹一星”就是典型代表。改革开放以来,又活跃了一大批这样的先进典型,他们为祖国建设作出了贡献,树立了人生的标杆。所以,形成这样的“回国潮”并不奇怪,我很喜欢这样“潮”,让这样的“潮”来得更猛烈一些吧。
我们现在从教育部的角度,一是给回国人员提供服务,为他们建立绿色通道,让他们回来办各种手续通畅一些,少走一些弯路。 二是给他们提供事业条件。比如“春晖计划”,资助了数千名海外人员短期回国搞研究,支持西部、东北高校和海外留学人员搞科研合作,目前已经立项2000多项。 三是提供岗位。比如我们支持高校引进各类人才,像“长江计划”等,已经引进了1094人。促进“千人计划”“万人计划”在教育战线落地。十八大以来,已经有2003人在教育战线工作了。同时,我们还为他们搭一些台,我们搭台,他们唱戏,通过人才推介会、洽谈会等一些平台,让他们在平台上寻找机会。 四是为在海外留学人员提供比较全面、综合、周到、方便的留学服务。我觉得把这些服务做好了,我刚才说了一句话,“回国潮”会来得更猛一些。谢谢。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记者
自2015年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总体方案以来,网络媒体炒作多个版本,比如拟建的学科和高校是什么?还有人担心“双一流”建设会成为“211”和“985”建设的一个翻版,请问“双一流”在建设管理上将有哪些改革措施,消除社会对它的误解?同时大家关注的“双一流”名单大概什么时候对外公布?谢谢。
陈宝生
“双一流”是2015年以后,我们国家产生的一个新的词汇,简略语“双一流”。它的知晓面相当广,我注意了一下媒体反应,不仅仅局限于知识界,局限于高校。2015年国务院印发了总体方案。前不久,教育部等三部委下发了实施办法,到此为止,“双一流”建设顶层设计、配套制度、工作方案、遴选标准、遴选机构、工作程序都具备了。 这两年,关于“双一流”的报道很多,有的网站发布了“双一流”学校和学科名单。还有一种猜测,“双一流”大学和学科怎么遴选,于是采取了一些措施,包括刚才大家提到的挖人才,搞包装,想包装上市。“双一流”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它的定性就是八个字“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标准是中国特色和世界一流的有机融合,它不是“985”、“211”的翻版,也不是升级版,更不是山寨版。它是一个全新的计划,在“985”、“211”基础上,把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事业在新历史潮流下推向前进。 怎么回避刚才你提到的弊端,消除这些担心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明确“双一流”的遴选范围。我今天明确地讲,“双一流”遴选范围,部属高校和地方高校是平等的。都在这个范围之内,只要你认为有这个本事、条件,你就多一点自信。也就是说,我们同等对待部属高校和地方高校,建不了一流大学,可以建一流学科。两类遴选,一类叫大学,一类叫学科。
二是公平竞争。不能跟过去一样,一个学校一个学校搞评估,最后确定谁上,谁下。按照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标准,需要第三方评估,需要专家委员会评估。我讲了四句话,叫做竞争优选、专家评选、政府比选、动态筛选。 所谓竞争优选,就是无论是一流学校,还是一流学科,是竞争出来的。俗话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就知道。专家评选,就是组建专家委员会,这项工作我们正在做,最近几天做完,组建专家委员会主要由一些战略专家组成,由他们根据标准进行评选,这是专家评选。政府比选,就是专家评选之后拿出一流学科建设、一流大学建设的初步名单,由政府根据服务于国家战略来比选确定。动态筛选,是有周期的,不是终身制、固化的,一个周期完结的时候,如果不行,请让位。原来是终身制,只进不出。新办法是有进有退的,是动态的。我们最近正在组建专家委员会,在专家委员会基础上,确定标准进行遴选,争取上半年完成这个程序,公布第一批建设学校和学科的名单。
北京青年报记者
我们注意到,去年多地都发生了关于校园“毒跑道”事件,有一些家长甚至只要孩子入学的学校有塑胶跑道,就非常担忧。我的问题是,目前我们国家塑胶跑道的新国标进展情况如何?另外,我们如何从供给端和需求端两个方面来杜绝校园“毒跑道”?谢谢。
陈宝生
“毒跑道”事件是舆论普遍关心的一个事,社会关心、家长关心、政府关心。事情发生之后,我们组织力量做了认真研究,对每一个事件都做了调查处理。从中发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跑道建设从材料到工程、设计等,没有标准或者标准非常陈旧。比如材料的标准,是多年前的一个标准,非常陈旧。还有在制度安排方面,也有缺失,主要是招投标制度方面。招投标都喜欢低价竞标,谁喊价低、报价低,谁中标,不是按照标准来办,没有质量意识。还有就是人才方面存在缺陷,学校老师对这个标准不熟、不清楚,多种因素综合起来,就产生了“毒跑道”的事件。怎么解决这个事?我们觉得主要是抓三个方面:
第一,要修订或者新建标准。修订和新建标准这两年我们和有关部门、研究机构合作,对跑道建设的材料、设计、建筑等方面分别制定了标准。这个标准已经经过了充分论证,今年上半年按照标准发布的程序进行适应性调查,这是制定一个标准基本程序。适应性调查是大范围的,这个程序完成之后,标准就要对外公布,将来就按照这个标准执行。这是要办的一件事。第二,在制度上作出修改。招投标制度不是按照谁报价低,就让谁来中标,要按照标准、质量要求来办,这是关系到我们后代的事情。第三,靠实责任。我们和几个省市签订了备忘录,将来还会逐步和更多的省签订备忘录。强化地方政府监管责任,责任落实了,才能逐步减少这些事情,责任不能缺失。今后跑道以及相类似的设施,在建设程序上最好是搞代建制,谁中标谁代建。建完以后“交钥匙”,交给学校使用就可以了。学校不会搞,就请专业力量来做。谢谢。
中评社中评网记者
去年北京中关村二小“校园欺凌”事件在网络上引发热议,这个校园暴力事件是媒体上讨论非常热烈的话题。香港在每个学校都有一个住校社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该类事件的发生,请问部长,香港的经验对内地的解决该类事件有什么借鉴之处?未来内地和香港可以就“校园欺凌”事件展开怎样的合作?谢谢。
陈宝生
首先区分两个概念,一个叫做校园欺凌,一个叫做校园暴力。我觉得,对这两个概念做一个区分是必要的。 校园欺凌是发生在学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一种失范行为,相互带有欺凌,但不是犯罪。校园暴力,是犯罪,是违法行为。二者之间有时候会有一些交集。校园欺凌可能有时候带有轻微的违法,我想对这二者要做一个区分,然后我们再来说校园欺凌的事。 校园欺凌的特点是发生在青少年之间,这是主体。第二是欺凌,不是玩笑,也不是过分的玩笑,和玩笑无关。第三个特点,还带有一些炫耀,是孩子不成熟的一种行为方式,炫耀力量、炫耀关系、炫耀地位。第四个特点,手段有的时候可能很残忍,这种残忍也许是他自己无法评估、自己把握不了的,他不知道后果的,这是校园欺凌。
对于这种校园欺凌,教育部和高法、高检、公安部等单位进行了综合治理。这两年综合整治以后情况大有好转,但还没有根本消除。我们采取的措施,一是首先明确一条,解决校园欺凌的问题要树立法治思维,多用法治方式,以法来办,只有这样,解决校园欺凌才能取得社会共识。 二是建立机制。没有机制,责任就落实不了。这个机制有两条,一个是校园内的机制,我们叫做校园安全防范机制,得有人把这个事管着。还有一个就是校园外面,就是围墙外面的事,那就是综合治理机制。学校所在周围,街道、社区、派出所、企业联合防范,用社会的力量、家长的力量、学校的力量进行综合防范,建立这样一种机制。 三是明确重点。有了重点,才能把它解决好。要根据学生发生欺凌的行为、特点,大体上把治理重点确定下来。
还有就是要加强教育,加强排查、督导。当然还需要有专门的力量,就像你刚才讲的,现在中小学在均衡发展过程中,大部分学校已经在门口设立了保安人员,有的还设立了法制副校长。这是借鉴了国外包括香港的做法,当然我们也有我们自己的创造。这个机制很好,我们正在推广。我们验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时候,其中一条标准就是这一条,有没有保安人员、有没有法制副校长。我们也会在这方面进行一些国际合作。谢谢。
新京报记者
我们知道,中国足球一直以来都是国人心中的痛。近年来,教育部提出发展校园足球的计划给大家带来一些希望。请部长介绍一下,目前我国校园足球工作的进度如何?还想请您预判一下,通过发展校园足球,什么时候才能化解中国人这个心中的痛,让中国足球真正走向世界?谢谢。
陈宝生
校园足球是总书记的嘱托,总书记非常重视我国足球事业的发展,这也是广大球迷的期盼。每赛事,球迷都心里暗暗祈祷、祝福、期盼。我们找到了一个长期发展的突破口,就是校园足球。校园足球就是给中国足球提高竞技水平,开了一条人才成长的新通道。它的意义就是这个。开展之后,我们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一些进展: 一是普及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也就是扩展了。我们已经确认了1.3万个足球特色学校,今年要达到20000个,最终2020年达到4万所足球特色学校。确定了近70个校园足球特色县,确定了4个改革试验区,这是要扩大覆盖面,就是要普及,没有普及就没有提高,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这是一件事。 二是教学水平有所提高。主要编制了校园足球教学规范指南,编制了校园足球教学方案,拍摄了视频、制定了技术和内容方面的规范机制。 三是抓了培训。我们对20多万名特色校长、教练员、体育老师、裁判进行了培训。 四是开展赛事,加强交流。去年一年,我们搞了20项赛事,950多场次,7500名高中生、大学生参加了这个比赛,这个赛事是高中和大学之间的赛事。同时,我们遴选了243名外籍教师到特色学校,中小学任教,还和德国签订了足球合作协议,拟选了一批教练员、运动员到英国、法国、西班牙进行交流,我们的球队出去跟他们特色足球学校去踢。就是说,初步出去试了一下,这条路是可行的,开辟了这么一条通道。 
下一步,把校园足球这个事搞好,不是一个速效的工作,需要较长的时间。大家想想,杨树长的很快,松树长的很慢,但松树管用。校园足球就得经历一段时期,为中国足球多培育几棵松树,所以需要一点时间,也需要社会的理解,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具体的工作,第一件事是做大分母抓普及,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我们要建4万所足球特色学校,参加的人越多,我们从中选择的余地更大。第二件事是做强分子抓竞赛。抓竞赛,分子就是从分母里挑出来的这些人,要竞技、比赛,要和竞赛体系结合起来,要比赛出来的人,而不是人为挑选的,要靠脚下功夫。第三件事是师资队伍抓培训。我们现在师资队伍太缺了,所以一个办法是抓紧培养。远水不解近渴,对现在的体育老师校长抓紧培训,国内国外资源都用起来抓紧培训。还有一个就是把现在运动员能用的用起来,当教练、搞培训。第四件事是有序发展抓标准。校园足球这件事还要有序发展,循序渐进,不能一窝蜂、一哄而起搞运动,那不行。所以,我们要做各种标准,像工作标准、竞赛标准、选材标准,程序要分类制定好。没有标准就没有质量,这是我们的理念。第五件事就是保障条件抓短板。现在最大的短板是什么?是场地,没有场地就要靠地方政府大力支持了,为这些特色足球学校、为这些孩子们提供一块绿茵场,让他们能够练练脚下功夫。第六件事是开阔眼界抓交流。就是要“走出去”,跟人家交流,跟强者请教,跟他们比赛。第七件事就是加强管理抓协同。这不光是教育部门的事,教育和体育合作,学校和企业合作,各方面协同起来,加强管理,目标就是一个,打破中国足球的那样一种让球迷不太满意的循环,把中国足球搞上去。当然,我们也知道,校园足球这一条路不可能完全满足中国足球腾飞、振兴的要求,但是让我们的孩子们能尽自己的一份力,做出一份贡献,我们就满意了。谢谢。(摘编自《新华网》)

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来源:新华社   时间:2017-02-28 

    新华社北京2月27日电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此,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教育部负责人接受采访,就《意见》有关情况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问:请介绍一下为什么要制定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 
  答:制定《意见》,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可以说有着特殊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首先,从中央的重视和要求看,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加以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强化思想引领,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切实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第二,从面临的形势和挑战看,当前,国内国际形势深刻变化,不同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社会思潮多元多样多变。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推进,互联网等新的传播渠道的迅速发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任务新课题。第三,从高校的职责和使命看,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事关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大学的根本问题,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为此,我们按照中央要求,研究制定了这个《意见》。
  问: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总体上要把握哪些要求? 
  答: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目的是为了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做到“五个坚持”:一是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把党的建设贯穿始终,牢牢掌握党对高校的领导权;二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三是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四是坚持遵循教育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学生成长规律,把握师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提高工作科学化精细化水平;五是坚持改革创新,推进理念思路、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创新,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和实效性。
  问:《意见》中对加强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提出了哪些要求? 
  答: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抓好思想理论建设这个根本。《意见》提出,一是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切实抓好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教育,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教育,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师生深刻领会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二是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是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加强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四是要进一步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深入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五是要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问:怎样更好地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育人功能? 
  答: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有重要的育人功能。《意见》着眼发挥育人功能,提出了四项举措。一是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建设,积极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二是加强哲学社会科学教材编审工作,加快建设一批哲学社会科学专业核心课程教材。三是规范哲学社会科学教材选用,建立国家优秀教材评选奖励制度、引进教材选用管理办法等措施。四是完善学术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健全科研成果评价办法,规范学术评价方法。
  问:怎样加强对高校课堂和各类思想文化阵地的建设和管理? 
  答: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既要加强阵地建设,同时也要严格规范管理。着眼建设和管理并重,《意见》提出,一是要加强对课堂教学的建设管理。充分发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健全高校课堂教学管理办法。二是要加强对校园各类思想文化阵地的规范管理,加强校园网络安全管理,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
  问:在加强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务工作队伍建设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 
  答: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和专门力量建设,努力形成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门力量。为此,《意见》提出,一是要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努力培养造就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强教育管理和纪律约束,引导教师成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践行者,推动形成崇尚精品、严谨治学、注重诚信、讲求责任的学术品格和优良学风。二是要完善教师评聘和考核机制,增加课堂教学的权重,引导教师将更多精力投入到课堂教学上,实施师德“一票否决”。三是配齐建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和党务工作队伍。纳入高校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完善选拔、培养、激励机制。
  问:如何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创新? 
  答: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弘扬改革创新精神,使思想政治工作接地气、入人心。《意见》提出,一是贴近师生思想实际开展工作。建立健全联系师生、谈心谈话制度。二是加强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建设。运用大学生喜欢的表达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三是强化社会实践育人。提高实践教学比重,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广泛开展社会公益活动。四是在服务引导中加强思想教育。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积极帮助解决师生的实际困难。五是积极发挥共青团、学生会组织和学生社团作用。六是健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评价体系。研究制定内容全面、指标合理、方法科学的评价体系,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化。
  问:如何加强和改善党对高校的领导? 
答: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党的领导要具体落实到学校治理和党的建设各项工作中。《意见》提出,一是要完善高校党的领导体制。坚持和完善普通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切实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二是要强化院(系)党的领导。进一步发挥院(系)党委(党总支)的政治核心作用,进一步加强院(系)党委(党总支)领导班子建设,健全院(系)集体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三是要加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建立健全高校基层党组织,加强教师党支部、学生党支部特别是研究生党支部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组织教育管理党员和宣传引导凝聚师生的主体作用。严格党内政治生活,特别是党的组织生活,认真做好在高校教师、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加强党员日常管理监督。四是要健全地方党委抓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各地党委要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摆到重要位置,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指导,建立部门协作常态机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职能部门组织协调、社会各方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此外,还对做好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中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两会声音】万钢:“在服务上做加法,在检查上做减法”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7-03-11 

    摘要:实际上,《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已经部分解决了这个问题,明确规定国家财政支持的科技项目所产生的科技成果,在转化应用中的收益净收入50%以上可由发明人享受,这是这次成果转化法很重要的改革内容。在科技成果的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方面,有些问题也在逐步解决过程中。
     科技部部长万钢谈科研经费管理:“在服务上做加法,在检查上做减法”
中国教育新闻网北京3月11日讯 “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从第19页到第21页,特别强调以创新引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在这两页当中,委员代表们就鼓掌了四次。”3月1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邀请科技部部长万钢、秘书长徐建培就“2016年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进展成效和2017年重点工作”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万钢讲起了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的四处掌声:
“第一次鼓掌是从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到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积极性。第二次鼓掌是降网费、提网速。第三次鼓掌是怎么继续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使小企业铺天盖地、大企业顶天立地。第四次鼓掌是如何提升中国质量、创造中国品牌。”
    “掌声表达了他们的关切和期许,我们政府部门要从掌声中思考努力的方向和重点。”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了“让科研人员不再为杂事琐事分心劳神”。在回答记者关于科技部如何改善科研经费管理,更好地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的问题时,万钢说:“今后的做法就是在服务上做加法,在检查上做减法。”
    万钢说:“为减轻科研人员在项目经费预算和财务管理方面的负担,从繁杂的预算编制、费用报销等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所在研究单位和课题组可以配置科研财务助理,协助做好各项经费支出的工作。财务助理费用可以从科研单位的间接费中支出,也可以从科研项目劳务费中支出。这样的话,有专人帮助科学家做一些像出差报销、购买、填表等事情,把科研人员的时间留出来,可以更好地集中精力做科研。”
至于“减法”,万钢说:“进一步要求对科研项目经费进行规范管理,强调支出公开透明,强调法人责任,减少检查评审。科研人员认为繁事琐事多,还有一个检查多、评审多的原因,是由于分头管理造成的。现在,我们在整个管理措施上,把各部门需要检查的内容集合起来,每年减少检查次数,减少检查项目比例,加强统筹协调来改进检查方法,共享检查结果。”
有记者问到,《专利法》第6条规定的职务发明创造专利权归单位。这条条款有委员代表认为限制了高校、院所科研人员科技转化成果的积极性。
万钢回应说:“实际上,《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已经部分解决了这个问题,明确规定国家财政支持的科技项目所产生的科技成果,在转化应用中的收益净收入50%以上可由发明人享受,这是这次成果转化法很重要的改革内容。在科技成果的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方面,有些问题也在逐步解决过程中。”同时他还强调:“科技成果转化具有双重属性,既有个人收益属性,还有社会公益属性。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当中,我们更加注意了成果转化的公益性。”
“去年一年当中,我们进一步加大了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力度。”万钢表示,从知识产权的创造方面来说,我们的授予专利、申请专利,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有效专利保有量已经占世界第三,超过了110万件。现在,更多的专利正在被创造出来,创造专利的人会更加珍惜专利,更多的企业正在走上创新发展的道路,他们将切身体会到创造知识、创造技术的不易之处,也会更加尊重知识产权。所以,无论从知识产权创造的环境,还是知识产权运用的管理、知识产权使用的保护等方面,形势都越来越好。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我们技术交易量头一次超过了万亿,达到11000多亿,全国有33万多个技术交易合同项目正在实施过程中,使知识产权交易有一个成熟的市场交易系统。这也有利于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和保护。
双创一直是科技界和教育界共同关心的话题,在回答台湾媒体关于台湾青年在大陆创业的相关提问时,万钢表示,欢迎台湾青年人来到大陆创新创业,所有政策都是一视同仁。
    据万钢介绍,全国众创空间有8.3万名专兼职创业导师服务创业者,他们有的来自科研院所,有的是大企业高管,也有一些投资人,他们对青年创新团队进行辅导,同时也帮助对接资源。此外,我们还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基金,特别是在科技成果转化基金中成立了9支创业投资的子基金,基金规模173亿元,带动地方设立科技创业投资公司、基金550多家,资本规模超过2300亿。
再被问到如何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问题时,万钢表示,中国正在制定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规划,“估计两会以后很快就会和大家见面”。(作者:刘博智 赵秀红)

实现“五个一”使宣传思想工作强起来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北京教育》杂志       发布时间:2017-03-16
     
  摘 要:贯彻落实2016年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要求高校要做好思想理论武装、形成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制定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实施大学文化建设规划、做大做强正面声音,为高校思政工作取得实效夯实基础。
  关键词:理论武装;意识形态;师德建设;大学文化;新闻舆论
  首都师范大学(以下简称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有着优良的传统,作为一所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综合性师范大学,肩负着服务首都基础教育和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深感担子更重、责任更大。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加强思政工作和师德建设,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用心用情培养新疆学员作了重要批示。这既是对学校思政工作干部的极大鼓舞,更是对今后工作的莫大鞭策。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为全面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就要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谋划宣传思想工作,奋力实现好“五个一”工作目标,使宣传思想工作强起来。
  落实好一项任务—思想理论武装
  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他强调:“在前进道路上,我们一定要加强全党的理论武装”。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指出:加强理论武装,要着眼于提升师生思想政治素质,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确实增强教师“四个自信”。理论上“信仰高”,行动上“有目标”。没有先进理论武装的党,不可能是先进的党,同样,没有理论武装的高校教师不可能具备优秀教师的素养。
  高校思想理论武装工作要在三个层面上实现“三个抓”。一是面向领导干部,抓好校院系两级理论中心组的学习。按照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要求,充分发挥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示范和带动作用。领导干部作为关键的少数,他们的理论素养、政治意识以及思想水平,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事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落实,其重要作用不言而喻。二是面向哲学社科和青年教师,抓好重点人群的理论学习。哲学社会科学教育教学中有着许多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教师的理想信念、思想观念以及价值取向将会直接倾注于学生心田;青年教师与学生年龄相近、共同语言多,其对学生思想和价值观引领尤为显著。三是面向各个院系单位,抓好全体人员的理论学习。建立健全学习保障机制,大兴学习之风,以学习提升师生思想作风和能力素养。学校有着重视理论学习的良好传统,如“四个一”教职工学习日制度早已形成,青年教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班每年如期举办等。这些都必将在积极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中得以光大。
  坚守好一份责任—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习近平总书记十八大以来有关意识形态工作论述,是他的治国理政思想宝库的一个重要内容。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的论述。随后他又多次就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发表讲话。拿破仑曾经说过,“世界上只有两种强大的力量,即刀枪和思想,从长远看刀枪总是会被思想战胜的”。美国等西方国家意识形态教育从娃娃抓起,灌输国家价值观。前苏联解体中一个血的教训就是自动放弃马克思主义,放弃了党对意识形态的领导地位。正如网友所说:那些认为一个国家可以不讲意识形态的人,不是天真,就是别有所图。
  高校是社会精神文化高地,处在意识形态最前沿,首都高校各种思想交流、交锋、交融更加激烈。高校党委和宣传部门要切实把意识形态当做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记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一是思想认识到位。高校是学习宣传研究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要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和首善意识,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巩固师生员工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二是责任落实到位。坚持党管意识形态的原则,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坚持问题导向,加强对意识形态领域情况分析研判,增强意识形态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办、谁负责,谁审批、谁监管,确保意识形态责任制落地生根。三是考核问责到位。意识形态阵地是“思想领地”,要未雨绸缪,要敢于亮剑,确保万无一失, 否则一失万无,法定职责必须为。做好定期督查,为推动落实提供有效抓手和指挥棒;做到问责追究,对于责任落实不到位的要坚决追责问责。
  学校为将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细落实,明确了26个职能部门和32个院系单位党委意识形态工作职责,明确了13条底线要求。党委宣传部门在学校党委领导下,负责指导、组织、协调督查各项意识形态工作。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坚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确保一切有益思想文化的涓涓细流,汇入主流意识形态的浩瀚大海。
  形成好一套机制—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要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教师大计师德为本,铸就一流教师队伍,是推进高校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必然要求。早在2014年教师节,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了“四有”好老师的标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为加强高校师德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陶行知先生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要“为师”“为范”,教师队伍是落实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根本。这就要求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一般要求上强调教书育人,而必须建立确保教书育人的体制机制。为此,教育部和北京市先后制定了“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确保每一位教师既当经师、更为人师。
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和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意见,应在“六个着力”上下功夫、见成效。一是着力加强制度建设,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工作格局,构建长效机制,确保师德建设有规可循;二是着力深化师德教育,坚持将“师德”作为教师的必修课、入门课,加强政治理论和师德有关文件精神的学习,筑牢为学为师的思想根基;三是着力选树宣传典型,定期开展师德评选表彰,用身边人教育、感染身边人,营造学先进、争先进的浓厚氛围;四是着力开展社会实践,今天的教师更要以家国情怀关注社会现实,强化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使命担当;五是着力加强文化涵养,充分发挥文化涵养师德功能,增强教师文化自觉、文化自信,进一步强化教师职业荣誉感;六是着力关心关爱教师,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相统一,使广大教师在履行职责中有更多获得感。
学校以培养首都基础教育优秀师资为己任,师德建设无疑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已经形成了涵盖制度建设、思想教育、评选表彰、社会实践、文化涵养以及关心保障等“六个着力”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学校的师德建设水平必将在全国高校思政会的徐徐春风里不断得以加强和提升。
  实施好一项规划—大学文化建设规划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2014年,中央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指出: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培育,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2015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中强调: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要求的大学文化,培育和弘扬大学精神,把高校建设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示范区和辐射源。继上述重要论述之后,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校文化建设做出了更加具体详细的要求,这无疑是推进高校大学文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一所大学的内涵发展总是以其文化特色为支撑的。文化(狭义上)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大学文化就是相对于课堂文化而言的课外文化,属于精神产品,是宣传思想工作、思想政治教育题中应有之意。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文化理念和文化观,提升大学文化软实力,需要下硬功夫、出实招,要以制定和实施大学文化建设规划为有效手段和重要抓手。
  高校应当构建“四位一体”的大学文化规划格局,即精神文化为引领,制度文化为保障,行为文化为体现,环境文化为氛围。一是精神文化为引领。习近平总书记说:事实上,很多高校的校训和传统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是一致的。这就如同古代思想家朱熹所说的“月映万川”。例如:学校“为学为师、求实求新”的校训精神,“厚德、笃学、敬业、自强”的优良校风,已经浸润于首师人心中,成为了首师人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二是制度文化为保障。要大力宣传《大学章程》,努力营造依法行政、依法治教以及依法治学等现代大学制度氛围,从而进一步提升师生对学校制度文化的认同感。三是行为文化为体现。要强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树立敬畏学术、学术至上的核心价值观,引导教师严谨治学、诚实做人,打造教师文化品牌。四是环境文化为氛围,建设好校园规划、楼宇建筑、形象标识等积聚而成的文化生态,着力打造寓意深刻、品位高雅的文化景观,润物无声、陶冶情操。学校在景观文化建设上,正着力打造一主(校区)六辅(校区)校园文化格局,实现以学校精神思想文化为统领、各校区彰显特色的景观文化建设目标。
  汇聚好一个声音—做大做强正面声音
  新闻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责任更大、任务更重。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新闻舆论工作,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使命、目标任务和原则要求,为做好高校新形势下新闻舆论工作指明了方向,掀开了高校新闻舆论工作的新篇章。
  做好高校舆论宣传工作要做到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着力坚定政治方向。确保新闻舆论工作导向正确,从毛泽东的政治家办报思想,到邓小平的党报要无条件地宣传党的主张,再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必须姓党”,都体现了党管媒体原则。二是着力坚守使命担当。确保新闻舆论工作落地生根,高校宣传部门要以强烈的使命担当,自觉承担起新闻舆论工作的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要讲政治、谋大局、敢担当,勇当“战士”,不做“绅士”,旗帜鲜明地与各种错误思潮进行斗争,凝聚起推动学校事业发展的强大正能量,建立健全由宣传部门统领、各职能部门和院系单位分工协作的新闻舆论工作大格局。三是着力坚持媒体融合。确保新闻舆论工作紧跟时代,高校舆论宣传工作要积极打造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融媒体平台,注重发挥微博、微信、微视频、微电影、校园网、手机客户端,即“四微一网一端”的引领功能,巩固、壮大、建强主流思想舆论阵地。四是着力加强自身建设。媒体融合说到底是人的融合,高校宣传思想干部要克服不能为、不想为、不敢为的倾向,着力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新闻宣传工作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谁赢得了互联网谁就赢得了未来”“过不了互联网的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的关”,加强高校新闻舆论工作,营造良好教育发展生态,不仅直接关系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而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具有深远影响。(作者:苏寄宛)

着力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国高教学会学习贯彻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发言摘登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2017-03-20 

    编者按:2016年12月7日至8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作了重要讲话。会后,中央下达文件,专门就新时期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进行了部署。日前,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及相关分支机构召开座谈会,围绕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等进行了交流。以下为发言摘要。
思政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马克思主义研究分会理事长 郝立新
如何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抓住三点。
    第一,提高教师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使命感和荣誉感。马克思主义研究分会的成员主要是在高校从事研究和教学的教师。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在西方思潮、宗教思潮的影响下,我国大学生的思想变化更具有多样性。这种情况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艰巨性,但是也凸显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当前,不仅领导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师也要自觉认识到思政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要提高教师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使命感、荣誉感,真正做到把知识教育和思想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而不是有意无意地将二者割裂开来。
第二,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工程,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广大教师和学生都要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比如思政课教学,从狭义的角度来看,是指大学生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但是如果教师没有理论基础,课就会讲得比较浅显,仅仅教会学生应该怎么做。针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一定要有理论基础,课才会讲得更透彻、讲得更好。同时,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应该是动态的、发展的,一定要和中国实际相结合。
第三,探索并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积极了解并准确把握大学生思想状态,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把握时代的新变化和学生思想的新特征,以提高问题为导向,以提升实效为重点,以提升思想为目标,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比如建立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导师制,设立思政教育的师生互动工作坊,开设多学科交叉、开阔视野启迪思想的讲座等。
推动学习研究 推动交流落实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 瞿振元
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认真落实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首要的政治任务;不能只谈空话、套话,要在工作中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踏踏实实落实下去。学会及分支机构,要准确定位,要根据学会的学术性、群众性、服务面向及联系会员的特点在贯彻落实上下真功夫,在教育部党组领导下,努力做好助手、做好配角,发挥作用、做好工作。具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推动学习。各专业委员会和分会要一起推动学习,把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以及相关文件精神学深悟透,推动整个战线一起扎实学习。
二是推动研究。学会作为学术组织,群众性的学术团体,研究是首要任务。要结合当前工作实际,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对突出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各个学会要结合自身的学术特点,列出研究题目,在研究中推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的落实,在研究当中深化,从而使我们的工作做得更到位,形成长效机制。比如在高等教育教学思想政治工作上,就要注意结合青年思想政治状况和特点进行研究。
三是推动交流。各个专业委员会要加强相互交流,把大家的好经验、好想法,通过学会这个平台展现出来。专业委员会的交流手段要多种多样,既可以是全国性的专业性会议;也可以是分片的地区性会议;还可以分层次,各个不同类型层次都不完全一样,高职的、本科的以及针对研究生的,他们的各自特点都不一样,学习特点不一样、心理特点不一样、追求期待不一样。这些都应该分门别类,要进行相应地交流,通过交流推动工作。
四是推动实践,推动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之后,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不能只在学会总部,要靠各个专业委员会、各个分支机构来共同落实。要根据学校工作实际,构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长效机制,全面推进会议精神的学习贯彻落实工作。
推进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
辅导员工作研究分会副秘书长 夏晓虹
要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几个根本问题,谁来培养人显得尤为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中强调,要整体推进高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和心理咨询教师等队伍建设,保证这支队伍后继有人、源源不断。
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中,辅导员是离大学生最近的人,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辅导员队伍至关重要。
长期以来,广大辅导员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结合大学生思想特征和行为特点,切实帮助大学生解决思想困惑和学习、生活实际问题,在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受到了中央领导的认可。然而,由于这支队伍偏年轻,学科背景较杂,在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思想引领中说理不够透彻,理论水平有待提高;事务性工作繁多,开展科学研究能力有待提高。所以,提升这支队伍的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尤为迫切。
作为辅导员的行业组织,我们责无旁贷。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后,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辅导员工作研究分会迅速组织开展学习贯彻工作。一是通过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高校辅导员》期刊等渠道,做好会议精神的学习宣传;二是先后组织高校学工部长和优秀辅导员代表,就学习贯彻会议精神谈体会、提建议、出思路;三是召开全国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研讨会暨第八届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创新论坛,就高校辅导员学习贯彻会议精神进行专题研讨和部署。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按照教育部的部署要求,在高等教育学会领导下,不断丰富载体、搭建平台,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比如,通过举办“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评选活动,加强对优秀辅导员的宣传,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组织开展全国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引导辅导员提高职业能力;通过召开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创新论坛、组织辅导员国内高校交流等活动,及时总结工作经验、推动工作交流、实现工作创新;通过组织开展全国高校辅导员优秀论文评选等活动,引导辅导员加强研究。要充分发挥好《高校辅导员》期刊的阵地作用,在文章选题上下功夫。要开展专题培训,提升辅导员的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要加强辅导员工作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高辅导员队伍建设和辅导员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助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水平提升
世界杯预选赛直播免费观看 研究分会秘书长 薛智
面对新时期的新需求,世界杯预选赛直播免费观看 研究分会将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为契机,主动作为,发挥好学术平台的桥梁纽带作用,搭建起更广阔的学习交流共享平台,总结挖掘好机制、好体系、好形式、好途径,促进高校世界杯预选赛直播免费观看 的成果共享互融和世界杯预选赛直播免费观看 者的本领提高,助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增水平强实效。
一是要搭建平台加强理论培训。高校世界杯预选赛直播免费观看 者作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坚力量,首要条件是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过硬,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才能更好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研究分会将立足于高校世界杯预选赛直播免费观看 者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实际,进一步搭建学习平台,加强对高校世界杯预选赛直播免费观看 者的理论培训,尤其是对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的学习内化培训,加深他们对讲话精神的理解和认识,切实增强使命自觉,切实加强理论武装,把今后的工作思路集中到会议的指导方向上来。
二是发挥平台资源优势,开展能力提升培训。当前,广大高校世界杯预选赛直播免费观看 者立足时代发展,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探索与实践,不断提升育人本领,但或多或少还存在老办法不管用、新方法不会用的本领恐慌。基于此,研究分会将面向不同的群体和不同的需要,开展系列能力提升培训和研讨活动,通过相关专家、一线优秀工作者的现身说教等形式,提升世界杯预选赛直播免费观看 者新时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本领。
三是要推动实现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各类高校存在着形式多样的机制体制,不同的管理者有着不同的理念和模式,即使是相同高校的世界杯预选赛直播免费观看 者也会采用完全迥异的方法和手段,各有各的品牌,各有各的特色,其实效性也有着或多或少的差距。研究分会将充分发挥联络和团结广大高校世界杯预选赛直播免费观看 者的优势,通过评比考察调研等形式,继承优良传统,坚持工作优势和好的做法,挖掘总结提炼全方位、全过程育人中好的做法、好经验,当好交流共享的中转站,采取现场观摩和工作坊、开发网络互动社区、制作新媒体产品等手段广泛推介,实现好的模式、新的方法、模范的事迹、有效的途径在不同高校和不同世界杯预选赛直播免费观看 者之间互融互促,发挥示范引领辐射作用,促进思想政治工作整体水平创新发展。
四是要不断推进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创新。研究分会将发挥学术社团的导向作用,坚持问题导向,紧盯思想政治工作中形式落后、吸引力不强、参与度不高等问题,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感染力、针对性和实效性等角度出发,动员各高校和广大世界杯预选赛直播免费观看 者积极参与,以理论研究为先导,实践探索为检验,力争方法灵活、手段多样、形式多彩、措施得力,实现思想政治工作与大学生所思、所想、所愿、所求紧密结合,在互动、说理、办事、服务中做活做实。
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分会副秘书长 王洛忠
思想政治教育分会作为致力于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学科建设的学术团队,在加强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已经站在前沿,走在前列。分会通过网站、邮件、微信等多种途径刊登全国思政工作会议的发言材料、教育部党组学习传达会议精神的举措,专门召开了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高端研讨会。在会刊《思想教育研究》上开设专栏,刊登学习和研究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专题文章。
分会下一步开展的几项工作主要是:
一是统一思想认识,确保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稳步推进,加强学习,争取做到三个深刻认识。一是深刻认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战略地位与重要作用;二是深刻认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复杂形势和严峻挑战;三是深刻认识和加强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利契机和光明前景。
二是深化理论研究,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遵循三个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分会最大优势在于有一支专家、学者队伍,所以我们将紧密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集中加强对三大规律研究,推动理论研究成果和高校工作具体实践相结合。
三是坚持改革创新,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实践特性。思政分会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进一步发挥试验田、助推器和思想库的作用,努力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变化,不断推进理念思路、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的创新,致力于在理论创新的同时解决实际问题,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和时效性。
四是统筹优势资源,实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协同发展。分会既有联系各个省委、教育工委,相当于德育处的职能,同时又联系着高校分管宣传、分管学工的领导,更有广大专家学者。既有领导,又有理论界优秀学者,还有事务界的代表。分会将整合队伍优势,继续开展全国高校青年工作论坛、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高端研讨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学科研究生论坛等品牌活动。目的是努力形成思想认识高度统一,形成学术研究百花齐放,实践探索各具特色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格局。要对思想政治工作战略定位、重要作用、形势和任务,以及创新发展的使命高度重视。在学术研究上,从学术研究的选题、研究范式的选择到研究方法的确定可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实践探索上,不同地市、不同高校,甚至不同的院系可以各具特色。
开创大学素质教育新局面
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 肖坤
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始终把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使命,做到“五个坚持”。
“五个坚持”包括: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把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融为一体,增强高校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文化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相结合,把大学生的价值塑造、人格熏陶、能力训练和知识学习融为一体;坚持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建设素质教育五大课堂并注重结合,即第一课堂的素质教育通识课程,第二课堂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第三课堂的住宿学院或书院育人,第四课堂的专业教育渗透,第五课堂的校园文化建设等;坚持提升教师的师德修养、文化素养和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相结合,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通过教师发展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坚持大学素质教育与中小学素质教育相衔接,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结合,共担素质教育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
大学素质教育研究会将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的领导下,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到各项具体工作中,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使命,开创大学素质教育工作新局面。采取五项具体措施:
一是每年举办素质教育高层论坛,围绕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等根本问题,研讨素质教育的使命与任务、路径与方法,启迪智慧、凝神聚气;二是组织开展素质教育名师、素质教育精品通选课、素质教育先进工作者和先进集体等系列评选活动,搭建成果交流展示平台,推动全国高校素质教育实践不断深入发展。三是组织开展素质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构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话语体系,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目前由北京理工大学牵头承担了高教学会重大攻关课题。四是围绕立德树人主题,编辑出版会刊《大学素质教育学刊》及论文集,大学素质教育年度发展报告、中国大学生综合素质报告,传播学术成果并积淀一批宝贵的历史资料。五是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传播富有中国特色的素质教育思想,扩大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加强改进高校思政工作需把握七要点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北京教育》杂志        发布时间:2017-03-16       
摘要:结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对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需要把握的七个要点进行了论述。提出要开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境界,立德树人是中心,全程育人是重点,教师队伍是基础,教育学生是根本,理论学习是关键,因势而新是手段,齐抓共管是保障。
立德树人是中心
   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在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提出了为谁培养人的问题,这是高校必须面对和解决的根本问题。由于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所决定,中国的高校承担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也就是说,我们培养的人,应该为党和国家服务、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离开了立德树人这个中心,就忘记了创办、发展、繁荣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初心。离开了立德树人这个根本,就忘记了中国高校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高校必须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个中心开展各项工作,把育人放在首位,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不能只教书、不育人,不能只管学生分数、不问学生思想,不能只抓业务、不抓政治。
全程育人是重点
    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高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而不能在某些方面脱离、脱节、脱轨,更不能背道而驰。思想政治教育要与高校各项工作相融相通,各项工作要与思想政治教育同频共振,而不能“两张皮”,不能形成两个舆论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不能仅靠党政干部、团干部、班主任、辅导员、心理咨询师来做,必须举全校之力,必须构建大格局。所有在高校工作的人员,都应该肩负起育人的责任。所有高校的工作,都应该有利于、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只有实现了全员育人,才能真正落实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切实承担起责任来,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和期待。要高度重视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同时,其他各门课程也必须承担起相应的责任,确保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无论是教学管理、条件保障,还是后勤服务、文化建设,都要服务于立德育人这个大局,都要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守土负责。
   教师队伍是基础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力军。离开了坚强有力的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工作就难以落到实处。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教师不仅要成为业务上的骨干、学术上的专家,更要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作为传道者,所有高校教师都要明道、信道,通过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和思想水平,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只有努力做到了“四个相统一”,即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才能够肩负起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各级党组织要把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来抓,耐心教育、积极引导、精心培养、科学管理、严格监督。既要给教师们提要求、压担子,又要给他们创条件、鼓实劲。要全方位重视教师们的成长,想方设法调动广大教师参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性、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创造性。
教育学生是根本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学生的工作。在校大学生多是“95后”,是可爱、可信、可为的一代。在开展工作时,要充分信任学生、紧紧围绕学生、着力关照学生、热情服务学生。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看待世界,准确把握中国发展大势,热爱党、热爱国家、热爱人民、热爱事业、热爱生命,树立远大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和信心。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当代中国,科学看待外部世界,激励他们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要关心学生、关照学生、关爱学生,着力解决他们在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思想上的迷惑、情感上的纠结、学业上的困扰、生活上的难题,都需要及时发现、认真解决,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和服务。
理论学习是关键
  加强理论学习是提高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能力的根本方法之一,也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应该引起高度的、足够的重视。马克思主义是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中国高校的鲜亮底色。要办好中国的高校,就必须坚持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要保持思想的敏锐性和开放性、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就必须加强理论学习。如果缺乏正确的理论做有力支撑,是难以有效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身为传道者,首先自己要明道、信道,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只有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才能使高校教师真正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积极研究和探索,建立、完善、巩固基层长期学习、集中学习、系列学习、持续学习的新机制,保障高校理论学习有效化、常态化、制度化。
因势而新是手段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在变化。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目前,在一定程度上,思想政治工作还存在着“老方法不管用、新方法不会用、硬方法不能用、软方法不敢用”的现象。要通过勇于探索来破解瓶颈,通过创新走出 “高原区”。在创新中,重要的是做到三个遵循,即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要贴近校园、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努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感染力、影响力、公信力,让有意义的教育变得有意思。思想政治工作者不能居高临下,而要摆正位置、尊重学生,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要努力给思想政治工作插上新媒体、新技术的翅膀,用新时代的语言、用最新的技术、用灵活的手段,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和吸引力。要继续解放思想、不断创新,敢于、勇于打破思维定势,寓教于乐、寓教于学,努力找到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和方法。
齐抓共管是保障
高校党委要切实承担起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责任,掌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导权,保证正确的办学方向,保证高校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要积极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各方面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要层层分解任务、层层落实要求。特别是行政领导、业务干部也都要真正负起责任来;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各地和有关部门负责人要经常深入高校,面对面地回答师生关注、关切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和师生员工成为知心朋友。全社会都要支持高校立德树人,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创造必要的条件。社会媒体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加大正面报道的力度,不断净化舆论环境,积极营造有利于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舆论氛围。(作者:铁铮)

行业高校如何打造特色实践育人平台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时间:2017-02-27

    兰州交通大学是一所具有铁路行业背景的高校。每年轨道交通相关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人数在2600人左右,仅与中国铁路总公司签约的毕业生每年就达1500人,占其全年招聘计划的1/4。据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布的数据,学校本科生就业率连续5年稳居甘肃高校前列。学校立足行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努力打造特色实践育人平台,有力支撑实践育人工作开展,提升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构筑国家一流平台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重点建设一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对西部高校来说,国家级实践育人平台创之不易,但高端引领作用明显。
    学校实施高端化平台建设战略,至今拥有计算机、电工电子、土木工程、信息与控制、轨道交通虚拟仿真等5个国家级和1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覆盖工科所有主干专业。学校与中国中铁、中国南车等行业企业深度合作,联合申报获批1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已全部挂牌运行。依托众多国家级平台,学校高起点地实施实践育人方案,开设多门创业创新、社会实践课程,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3+1”要求真正落到实处;大力推进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以成功加入“中国高速列车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为契机,紧跟铁路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开发系列创新性实验项目,实验、实习和毕业设计质量持续提高;专业教师轮流赴企业基地参加实践锻炼和接受新技术培训,尤以就地就近参加兰新高铁联调试等工程实践方式成本低,效果好。国家一流平台的创建,提升了学校实践育人工作的层次和水平。
     共建特色实训基地
    遵循“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原则,紧贴行业人才培养要求,汇集校内外要素资源,建设一批具有专业特色的实训实习基地,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爱好,拓展创新创业项目,使之成为“学创互动,以赛促创”的有效载体,实现实践育人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
近年来,学校与省内外高校企业紧密合作,共组指导团队,置入新技术与新装置,建成电工电子、交通科技、土木结构等一批特色实习实训基地。基地面向专业学生开放运行。训练项目紧贴科技前沿和企业新产品研发方向,技术技能含量较高,促成学生兴趣特长发展和工程能力提高。学校依托特色实训基地,承办了2015国际水中机器人大赛、第11届全国大学生嵌入式物联网设计大赛等。
      打造双创教育园区
    国家大学科技园是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重要基地。强化园区服务体系支撑,用好国家和地方政府优惠政策,提高量大面广“双创教育”效果,是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拓展的现实着力点。
学校创办的国家大学科技园占地162亩,孵化面积1.7万平方米,设有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人才培养等功能区,普及创业教育,开展创业模拟,打造了以“创客驿站”“文化创意坊”“软件乐园”“生物苗圃”等为载体的众创空间群。园区建有创新项目种子库,由教师科研成果、企业外包项目、学生团队开发项目构成。设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年均资助大学生创新项目150余项,累计资助2538人次。每年举办“科技园”杯创业大赛,展示和奖励“双创”教育成果,激励大学生在实践育人中发挥主体作用。目前在园大学生企业27家,有5家大学生企业获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支持。科技园被教育部、科技部首批认定为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双实双业”基地,入选“国家级众创空间”和“全国青年创业示范园区”。
     拓建文化传承阵地
    高校在长期办学中积淀形成的基本文化特征,对人才培养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将已有文化积淀转化为实践育人优势,高校实践育人就能够形成各具特色的差别化发展格局。
学校充分发掘行业地方文化资源,不断拓展主题教育实践基地,丰富文化传承载体。如依靠校友资助,在校园内建成置有詹天佑塑像、青龙桥车站、铁路机车的“天佑园”主题公园,颂扬中国铁路先驱者,成为激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立志成才的天然课堂,使广大学生近距离感受中国铁路百年发展史以及老一辈“铁路人”筚路蓝缕的奋斗史。学校还结合地域特点,依托独有的丝绸之路染缬文化研究优势,建成国内首个“丝绸之路染缬艺术博物馆”,馆内集萃了近百幅染缬艺术作品,教师通过师徒传承式的示范操作,传授植物染料萃取、蜡染、扎染、糊染、夹染等技术诀窍,是艺术类学生文化创意设计实践基地,并列为国家级手工业传承基地。(作者杨子江 系兰州交通大学校长)

报账,网上见!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2017-03-20        

    华南农业大学以信息化手段探索高校财务报账改革模式,切实解决长期存在的报账周转率过低、赶早排队取号等“报账难”问题——整理好报账票据,网上填报预约单,再将装好票据的信封交到报账大厅,1至2天内,就能收到报销完毕的短信提醒。而半年前,这个时间可能是一两个星期甚至更长。
    几个月前,华南农业大学正式推出网上远程报账系统,以信息化手段探索高校财务报账改革模式,从此告别面对面“你来我审”传统方式,切实解决长期存在的报账周转率过低、赶早排队取号等“报账难”问题。
压力大纠纷多“报账难”
   “2016年9月之前,华农师生都需要到现场排队拿号,凌晨四五点钟就已经有人在排队,报账大厅还没开门,队伍就已经排了几米长。”据财务处会计核算科科长刘烨回忆,由于工作时间有限,正常情况下,工作人员一天最多只能完成300多份的报账工作,但由于科研项目结题、年底收入分配、学生实习等均集中于年底,大量的报账人员一起涌入报账大厅排队等候。
    拥挤嘈杂的工作环境、繁重复杂的核算业务、教职工排队等候的焦躁烦闷情绪,加上核算人员面临的巨大思想负担与工作压力,争吵、纠纷时有发生。
    由于业务量大,报账大厅的工作人员加班加点已成常态,“全天无休坐在办公室,并且精力高度集中,甚至没有时间养病,药水针头拔掉就马上回到工作岗位。”刘烨无奈地说。
    另外,对于华农师生来说,报账同样也非易事。“排队时间久,手续繁复,经常因为手续不齐全、单据不合格而被告知不能报账。”一位经常与财务处打交道的学生坦言,报账时间与上课时间冲突以及不熟悉报账业务,导致报账成功率较低。
特设12位预审员
    如今,走进报账大厅,不再是“人头攒动、人声鼎沸”,只有零星几个人攥着账单在办理业务。虽然现场办理业务的师生不多,但是财务处工作人员仍然处于“战斗状态”:他们或是眯着眼睛紧盯电脑,或是拎着电话语速飞快地进行通话,快速敲击键盘的声音不绝于耳。而在大厅内不起眼的一隅,则放着十几箱待审核的投递附件。
    “网上远程报账系统”上线后,学校财务报销审核无需排队等候,只需在线填报,系统将自动生成借款、报销单,打印后投递即可,省时省力。审核报销后,款项将通过网银直接打入卡中即时到账,告别以往现金支票、转账支票、电汇三种支付方式,迎来网银支付时代,不仅提高了效率,还相对安全,减少了开支票的遗失、超期及空头支票等金融风险。
    同时,通过电话联系、短信方式进行沟通,及时反馈进度。此外,财务处还开通“报账网络联系群”,充分保障信息畅通。对于报账流程、发票如何规范等相关问题,工作人员将及时给予回复,还会贴心地将近期报账的注意事项列出来,提醒报账师生。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保障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华农还特设了12位预审员,针对原始单据的真实性、合法性等进行审核,加快报账速度,提高报账效率。
远程报账不止于报账
    经过改革后,师生的抱怨少了,点赞多了。2016年11月4日,校长信箱收到关于网上远程报账系统的第一封表扬信,人文与法学学院的退休教师吴建新在信中充分肯定了网上远程报账系统所带来的便利,赞扬了财务处工作人员的热情服务精神。
    随着高水平大学的建设以及网上远程报账系统的实施,方便师生的同时,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并没有减少。2015年网银支付量为4.5万笔,2016年为8.1万笔,增长79%;2015年银行来款8500笔,2016年1.1万笔,增长30%;2015年录入凭证数量5.8万张,2016年为7.6万张。
    财务处资金管理科黄树立说:“许多人对财务处存在误解,以为财务处就是报账,其实我们幕后的工作还有很多。”他仍记得,去年冬至,晚上别人在家过节的时候,财务处仍然一片灯火通明。
财务处需要做好筹集资金、预算管理、科研经费、政府采购、资产管理、学费收缴、税务管理及出国换汇等财务管理工作,还需要负责编制财务决算报表等工作。
“其实我们最希望得到的是师生的理解。”(作者:吴惠莉 蔡巧敏)

以信息化带动教学现代化—北京邮电大学校长乔建永谈教育教学改革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北京教育》杂志      发布时间:2017-03-16         

    乔建永,1962年2月生于安徽,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复旦大学博士研究生学历、理学博士学位。曾在中国科学院完成博士后研究,德国汉堡大学、美国密西根大学研修。历任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副院长、中国矿业大学副校长、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副校长、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长。现任北京邮电大学校长,中国通信学会副理事长。长期从事复动力系统,物理和工程问题中的复解析方法等方面的学术研究。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科技部973项目、国家重大科技攻关等科研项目的研发工作。解决了斯坦迈兹问题,奈望利纳涉及五个小函数的唯一性问题,马克米勒的拓扑复杂性问题,发现了重正化变换的实费根鲍姆现象。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专利多项。在大学教育教学改革方面,长期致力于研究型本科教育体系、开放式研究生教育体系,以及信息化时代大学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和研究,获得教学成果奖多项。
  2015年10月17日,在北京邮电大学 (以下简称“北邮”)沙河校区伫立起了一座甲子钟,它是根据乔建永校长的构思铸就的一座北邮甲子校庆的标识。在揭幕仪式上,乔建永校长满怀深情地说,“面对即将揭幕的甲子钟我们感到的是光荣、责任与梦想……这尊甲子钟是光阴之钟,她记录了北邮60年流金岁月,即将迎来的是新一轮甲子的灿烂曙光;这尊甲子钟是情有独钟之钟,她记录了一代代北邮人对事业发展倾注的深情厚爱,也是对下一个甲子北邮人‘崇尚奉献 追求卓越’、献身高等教育事业坚定决心的守望与见证;这尊甲子钟更是希望之钟……展示的是北邮蓬勃发展的历程、硕果累累的成就以及互联网时代的光明前景。这里的寓意,既有北邮的文化更迭、专业技艺,也有北邮的历史传承。必将成为展现北邮精神、辉煌成绩和发展希望的岁月标识”。伫立在甲子钟前,迎面信息化的时代春风,我们就北邮的教育教学改革专题采访了北京邮电大学校长乔建永教授。
  记者:乔校长,面对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请您简要介绍一下北邮正在开展的教育教学改革情况?
  乔建永:信息化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磅礴之势席卷全球,改变着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这场信息革命将把人类社会带入工业4.0时代。工业4.0的目标就是使得“快捷化、限量化、定制化”的生产成为可能。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做好大学的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值得每一所大学深思。作为一所以信息科技和互联网见长的大学,北邮有条件、有能力尽早启动面向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教育教学改革。
  具体地说,我们正在做三件事:明确改革路径、深耕试点项目、打造推广平台。在明确改革路径方面,2014年11月,学校召开了“以信息化带动教学现代化”为主题的教学工作会议,明确提出通过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教学模式改革来“撬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全方位改革。我们强调,这是一场全方位的教育教学改革,突出特点是借助信息化手段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角色的转变,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选择性。学校在课堂教学改革上主要解决以下三个问题:教材落后的问题、科学思维模式固化的问题、知识的系统性受“碎片化”学习侵蚀的问题。在改革试点方面,2014年教学工作会议后,我们启动了62门课程的改革试点,重点是解决“碎片化”学习给学生的知识系统性带来的问题。两年的改革试点成果丰硕。关于推广平台的打造,这几年北邮大力加强网络教学平台和智慧教室建设,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的深度融合,构建基于网络的优质课程资源平台,推动慕课(MOOCs)、私播课(SPOC)、翻转课堂和混合式教学模式等多种方式的教学改革。北邮的“爱课堂”网络教学平台自投入使用以来,基本实现了全部的预期功能。目前,网络教学平台上运行的活跃课程有210多门,受益学生近15,000人次。学校大部分重要基础课程都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了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探索,其中“信号与系统”课程访问量达70万人次、“软件项目管理”课程访问量达155万人次。总之,北邮面向信息化时代的教育教学改革,正在对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产生深刻影响。
  记者:乔校长,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中,北邮是如何推动创业教育工作的?
  乔建永:科技推动社会进步,创新改变人类生活,这是人类不断走向新的文明的基本规律。作为一所信息科技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高校,北邮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创新创业也对学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中,如何把握住这个机会,为国家、为社会,培养更多具备创新创业素质的优秀人才,这是北邮办学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和新挑战。近年来,学校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并将其作为“以信息化带动教学现代化”改革的重要抓手。北邮建立了创客空间、科技创新大本营、创业辅导室等创业实践基地,并设立双创基金扶持创业团队,为双创活动开展提供了及时的条件保障。在努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良好氛围的同时,也实现了学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北邮先后被评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先进单位、北京市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单位、北京市示范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基地等平台。
  北邮是一所具有浓郁创新氛围的学校,在网上北邮被誉为“最具创业基因的十大高校之一”。我曾多次解释过,其实北邮的创业激情来自于师生的创新精神。因此,应当说:北邮是具有创新基因的大学!在这样一所充满创新活动的校园里,我们常常被学生们问起:创新实践活动最重要的准备工作是什么?面对这样的问题,许多人会说出选题、团队、多学科协同攻关的重要性等。这些环节当然非常重要,但这些都是人的外部因素对创新活动的影响。在北邮,我们强调更深层次的准备,那就是学生们自己心态的准备。学生参加创新实践活动必须要有积极、进取和阳光的心态。具体地说,我们觉得有三个方面至关重要:一是创新活动需要兴趣的牵引;二是想象力;三是创新活动更需要快乐,我创新、我快乐,我快乐、我创新。
  2005年,北邮在国内率先建立了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如今已经走过12年的发展历程。这12年,学校一直致力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依托实践基地,打造创新创业教育品牌—北邮WIN,着力培育校园创新创业文化。在北邮WIN下,学校以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为抓手,首创了“全程引导、分类协同、学生当家”的创新创业管理新模式,突出学生自主决策,实现多学科交叉融合;同时,以连续举办八届的“北京邮电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成果展示交流会”等品牌活动为载体,以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科创竞赛为引领,打造了项目训练平台、活动交流平台、科创竞技平台,探索出以品牌化、全员化、多样化、系列化、特色化、国际化等为特点的“三台六化”模式,培育了“探索•执着•宽容•卓越”的特色创新创业文化,形成了独特品牌效应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12年的砥砺奋进使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规模不断扩大,由最初的200多名学生、五六十名教师参与,发展到今天参与创新实践人数年均达1.2万人次,创新创业实践受益面显著增加,学生培养质量显著提高。学校学生在各种有影响力的国内外竞赛中屡获佳绩,应届毕业生在行业内著名用人单位入职率提升20%以上,国内外读研率提升至62%。
  当然,创新创业教育离不开产学研合作,这也是大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研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推动学科建设的有效抓手。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中,我们的产学研合作也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记者:乔校长,据说您在学校的改革中强调事业型思维。教育教学改革也要强调事业型思维吗?
  乔建永:教育教学改革需要凝心聚力,更需要持之以恒,信息化时代尤其如此。我们说,任何一所高校的管理与发展都要依靠一系列项目的运行来实现,但是,学校的整体建设与发展是一项事业,绝不能仅仅当作是一个大的项目,更不是一个又一个大的项目简单的累加与集合。当前,高校的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新一轮的改革必将是一项前所未有的复杂性系统工程,所以我提出了必须强化事业型思维。
  所谓事业型思维,说大一点就是要在“崇尚奉献,追求卓越”的北邮精神指导下看问题,说直白一点就是要有长远的追求和长远的布局。只有我们强化事业型思维在学校顶层设计、整体谋划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把过去完成的一系列改革项目协调起来,系统提高既往改革成果的综合效能,才能对制约办学水平提高的本质性障碍发起总攻;只有我们的管理人员真正把北邮的改革当成一项事业来干,我们才能立足当前,放眼长远,把学校大大小小的管理项目衔接起来,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不断强化学校发展的战略思考,不再去计较一时一事的得失,主动把项目之间可能的“鸿沟”弥合起来;只有我们的专家教授和教师们把教学和科研当成事业来干,我们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才能不断提高质量,才能真正摈弃急功近利,做出创造性的成果。面对学校快速发展的事业,毫不夸张地说,事业型思维已经成为北邮启动新一轮改革与建设必须加以强化的思想基础!只要我们巩固了这一思维基础,并将其逐步融入到“信息黄埔”文化当中,我们就能形成强大的精神动力;只有我们把事业型思维的强大精神动力贯穿到北邮发展的各个环节中去,把握好改革的系统性、协调性和连贯性,才能在破除本质性障碍的过程中保证学校的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才能够形成攻坚克难的共识,为北邮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发展动力。我们要启动面向信息革命的教育教学改革,更要强化事业型思维,因为这项改革会延续很长时间。
  记者:乔校长,请您谈谈在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中北邮如何推动学科建设?
  乔建永:学科建设是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也是提高学科水平的重要抓手。今天,随着信息技术,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开始由工业社会步入信息社会。与以物质和能源为主要资源不同,在信息社会里信息成为重要的资源,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为目的的信息经济活动成为国民经济活动的主要内容。毫无疑问,这是人类生产方式的又一次根本性变革。生产方式的变革必将带来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的一系列严峻挑战。例如:知识更新速度的空前加快,给教材的稳定性带来严峻挑战;“碎片化”的学习方式,给学生和教师知识的系统性带来严峻挑战;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必将给专业的稳定性带来严峻挑战;计算思维、大逻辑思维等思维模式的出现,对传统科学思维模式的权威性构成严峻挑战。仅从以上四方面的挑战给大学带来的巨大冲击就可以看出,工业革命以后,规模最为浩大、影响最为深远的新的高等教育革命已经向我们席卷而来。
  2015年,北邮完成了面向未来20年的学科建设规划。按照这个思路,北邮落实中央的“双一流”建设部署,提出按“雁阵模式”拓展学科群,或者说,在学科建设过程中,在加强各学科核心要素建设的同时,大胆借助相邻学科的支撑力量,打造北邮学科建设的“雁阵模式”。
  我们把每一个学科看成一只大雁,我们的学科群要像天空中飞翔的雁群那样排列有序、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稳步壮大。我们的“领头雁”目前自然是强势学科,如信息与通信工程,但是在飞行过程中,可能会相互交换。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伴着经济、社会,甚至学术的逻辑演变,雁群中领头雁的地位可能会交换、转换。同时,在雁阵飞行过程中,相邻的两只大雁也会借助彼此翅膀的浮力实现更好的飞翔。生物学家说,一个成功的雁阵飞行起来可能比单只飞行的大雁要节省70%的能量,如果按“雁阵模式”来打造我们的学科群,这样的效率一定会产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追赶上国际的先进学科和一流大学。
  我们最近成立了两个新的学院,一个是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另一个是现代邮政学院,这是北邮根据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学科雁阵做出的科学拓展。
  记者:乔校长,请您谈谈在新一轮产业革命中北邮如何布局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
  乔建永:在科研导向上,北邮强调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例如:2016年,张平教授团队参与研发的“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与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林中教授团队攻克“中国天眼”工程中的光缆技术难题,邓中亮教授团队在“羲和”室内导航工程研发中取得关键技术突破等。在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技术研发、技术革新等,这样一条长长的科研链条上,我们鼓励那些对学科建设起到更为直接推动作用的研究。最近,美国公布了一份未来30年的新兴科技趋势报告。据说这份报告通过对近700项科技趋势的综合比对分析,最终明确了20项最值得关注的科技发展趋势。其中,前10个依次是:物联网、机器人与自动化系统、智能手机与云端计算、智能城市、量子计算、混合现实、数据分析、人类增强、网络安全、社交网络。这些方向与北邮目前的科研基础和学科基础紧密相关。但我感到更多的是压力:一是我们的竞争对手将是全世界最杰出的那批人;二是上述方向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相互支撑的一个协调演进的整体系统,我们的科研布局如果没有一定的系统性,最终将被“配件化”,从而被别人整合掉,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规律。在突出重点的同时,如何把学校的科研系统做实做强?这是北邮科研规划要解决的一个基本问题。
  记者:乔校长,请您谈谈教育教学改革与大学文化建设?
  乔建永:文化是大学赖以生存的根基和血脉,是哺育人才成长的土壤、空气、阳光和雨露。离开了大学文化的滋养,教育教学改革将会举步维艰。土壤、空气、阳光和雨露都是天然的,不是人造的,同工业的转型、升级、换代无关。大学文化建设要跟踪时代主题,但绝不能被时代主题绑架,要不忘初心。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创新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崇高价值追求。只有把这一崇高价值追求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终极教育目标统一起来,才是信息化时代培育中国大学创新文化的正确途径。教育的本质是“人”,人类具有无限的创造力,教育的终极目标正是将这种潜能发掘出来,促进个人的成长,造福于人类社会。因此,大学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的创新导向;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大学制度的应有之义。
  在北邮,很多老前辈的事迹一直在校园里传颂,已经成为北邮“信息黄埔”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周炯槃院士在北邮工作了57年,他一生淡泊名利,甘为人梯,年近九旬还在讲台上为学生授课。他把毕生的智慧和精力无私地奉献给了祖国的通信教育事业,临终前做的最后一件事情是,嘱托儿女把自己一生所有的积蓄200万元存款全部捐献给北邮,奖励后学;沈树雍老师,生前为了祖国通信事业的人才培养,一生三次调整自己的专业领域,忍着右眼失明、右耳失聪和身体病痛的折磨,一生编写了几十本教材。还有,2015年学校首届“烛光”教学奖获得者、年轻教师俎云霄,将她的10万奖金倾囊捐出,设置“烛光春芽助学金”,用于资助品学兼优的家庭困难学生。这些教师只是北邮成百上千位平凡教师的代表和缩影,但正是他们,用教师的烛光精神,照亮了学生的心灵,也照亮了北邮前进的道路。
  在北邮,我们强调,要高科技,更要圣洁高贵的灵魂。不管人类创造的科技成果多么神威,但它们永远代替不了人的勇气、毅力、信念和智慧,更代替不了人的爱心和圣洁高贵的灵魂。
在北邮,我们说,北邮的事业是国家的事业,北邮的事业是师生员工的事业,北邮的事业更是20多万校友们共同的事业。北邮的校内资源是有限的,但北邮的校友资源是无限的。哪里有北邮人,哪里就有北邮精神;哪里有北邮人,哪里就有北邮文化!正是一代又一代校友把北邮的事业拓展到了广阔的社会空间,为“信息黄埔”文化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作者:李艺英)

【打印正文】